本文来自科创见闻(微信ID:kcjianwen),阅读更多请登陆www.awtmt.com或华尔街见闻APP。

作者| 姚心璐 编辑| 罗丽娟

科创板细则(征求意见稿)公布后,“科创企业”融资第一单出炉?

2月1日,星环科技宣布,已于近期完成数亿元的D1轮融资,领投方包括TCL创投和中金智德,B轮的投资方深创投追加投资。据星环科技表示,目前融资资金已经到账。

近日,随着科创板的热度走高,一份包含72家企业的“科创板名单”在坊间流传,星环科技名列其中。而此次融资,正逢科创板细则出台第二天,因此有人称其为“科创企业”融资第一单。

星环科技创立于2013年,其运营主体为星环信息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,创始人、CEO兼CTO孙元浩以及创始团队均出自英特尔的大数据研发团队。在过去数年中,星环科技以大数据底层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,陆续推出一站式大数据平台TDH、数据云平台、分布式数据库和超融合一体机等产品。

大众市场对于星环科技的熟知度远不如B端。在2017年IDC MarketScape的中国大数据管理平台厂商评估中,星环科技与华为、阿里云位列行业前三,被称为大数据管理平台的“领导者”。

在整个大数据产业链中,星环科技一直只做“上游”的通用型底层技术平台,希望通过“硬技术”,在细分领域成为领头羊。2017年,星环科技成立人工智能部门,宣布将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并列的主攻方向,随后不久就发布AI产品Sophon。

这家大数据公司,会在AI领域再次复制成功吗?

“星环科技的崛起,得益于对技术方向的准确判断。”孙元浩和研发总监刘汪根多次表示。

6年前,大数据刚刚从极客圈走近大众视野,一时成为关注热点。相关概念的创业公司层出不穷,甚至有舆论将2013年称为“大数据元年”。

不仅圈外热闹,在大数据技术圈内,2013年也是一个传统与新兴技术交替的“临界点”。传统IOE代表的集中式数据库,因为维护、扩容过于昂贵,导致大量数据“或者被丢掉、或者存储在廉价的磁带机中沉睡”。而价格低廉的分布式数据库,虽然在稳定性和可用性方面尚不如前者,但已逐渐被确立为新的发展趋势。

在大数据领域从业多年的孙元浩,希望能够在这一轮转型中取得先机。从2009年开始,他已经在英特尔内部,带领团队进行基于Hadoop的分布式数据库研发。彼时,英特尔发布中国第一个Hadoop发行版,也源于该团队的努力。

起步伊始,星环创始团队为公司确定了两个发展方向:其一是采用Hadoop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,并在此基础上采用Spark计算引擎。“当时Spark技术路线总共也没有几个人,技术不成熟,接受度很低。”刘汪根回忆说,但星环团队认为,相比其他计算引擎,Spark“走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”,势必会成为通用的计算引擎,因此决定在其基础上进行产品发展和优化。

其二是选择以“数据的复杂分析”为研发方向,而不是当时更为普遍的“数据存储与查询”。

以手机通讯为例,省级运营商每天需要存储多达上亿条通话记录,以往的存储技术可以帮助快速存储和查询这些明细数据,但无法对复杂决策提供支撑依据。“比如,假设运营商现在想做一个春节回家套餐,需要通过对多个地区的通话数据做汇总分析,预测产生多少通话成本,从而设计不同规格的套餐。这种场景存储查询的技术就做不到,需要复杂分析才行。” 刘汪根解释说。

“存储与查询”曾是孙元浩在英特尔团队耗时近2年的研发内容,然而,创业不久,团队决定放弃该方向,全力向“数据复杂分析”发展。

在刘汪根看来,这是前瞻性的判断,也是基于市场环境的选择。毕竟,在“人人可做”的存储查询方向,作为创业公司,星环科技与资源更多、话语权更强的大公司处于同一赛道,势必要进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。但转而集中精力向难度更高的技术突破,一旦有所成就,可以在行业内取得一定地位。

回顾来看,以上两个方向,为星环科技在大数据行业中突围奠定了基础。几年之后,Hadoop和Spark均发展为分布式数据库的主流技术,“选错方向”的一些公司逐渐消失匿迹,刘汪根记得,同时期的一家创业公司,选择了另一种相对成熟、但性能提升有限的技术作为发展方向,当该技术被颠覆后,这家公司也随之被淘汰。

创业的前两年是星环科技的技术孵化期,在此期间,团队先后完成了几项重要工作。2013年底,星环科技发布大数据平台TDH,在此后的一、两年中,星环与Spark社区在发展方向上出现分歧,于是逐步以自研技术,取代了开源社区代码。

另一项工作是对SQL语言的全面支持。在大数据平台的早期,缺乏行业标准,公司各自为战,导致难以兼容,中小企业难以转向大数据平台,仅有具备全套研发能力的大公司才能接入。星环推出了全球SQL支持度最高的SQL on Hadoop技术,支持通用的SQL,降低了客户迁入大数据平台的门槛。在过去几年中,有数百个客户以此来替换了Oracle、IBM DB2等传统分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。

经过前期积累,星环科技的技术优势逐渐受到行业重视。2016年,在Gartner发布的2016版数据仓库及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市场的魔力象限中,星环科技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公司。第二年,星环科技完成由腾讯领投的2.35亿元C轮融资,同时,宣布与腾讯云在产品、技术、市场等领域展开合作。

2018年5月,星环TDH平台通过全球数据管理系统评测TPC-DS测试,成为全球首个通过该测试全部99个场景、并获得官方审计的公司,打破了十二年来没有公司通过该测试的局面。

“实事求是地说,在分布式分析型数据库、实时流处理引擎、基于容器的大数据这几个领域,我们至少在一些细分技术上领先同行两到三年。比如,星环科技是业内第一个使用容器编排技术实现大数据和AI服务弹性化的公司,我们已经发布两年多了,而在其他同行中,最快的一家大概会在2019年底推出类似产品。”对于星环的技术能力,刘汪根相当自信。

纵观软件科技行业,可大致分为三个环节:上游的基础平台和通用平台商、中游行业应用和企业服务商、以及下游的终端企业应用。

星环科技的选择是,只参与“上游”环节。“做应用的企业非常多,竞争很大”刘汪根解释说,“我们只做底层技术,如果在细分领域取能够取得足够的技术领先优势,会是更好的商业模式。”

截至2019年初,作为上游技术公司的星环科技,合作客户超过一千家公司,包括金融、政府、能源、交通等十多个行业,其中,金融始终是星环科技最为重视的领域。

“首先是因为金融的业务复杂度最高、对技术要求最高。”刘汪根分析说,对于技术的高要求,一方面使金融机构在面对新型技术时,相比其他行业公司,接受速度更快,另一方面,这也允许星环科技在最复杂的业务环境下,检验技术实力。

星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第一个客户是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,因为初次接洽,仅前期测试就花去6个月时间,在此次合作中,星环科技不仅担任上游软件商角色,还为客户打造了全套技术解决方案。

“这是我们的一种策略,”刘汪根说,“进入一个新领域时,先集中打造一个标杆项目,等到这个模式可以跑通了,再选择与其他服务厂商合作,将该模式复制下去。”

这次合作的成功,可视为星环科技进入金融领域的“敲门砖”。该银行在大数据平台构建完成后,用以运转更多的核心业务,在行业中形成一定示范效应,此后,越来越多的银行对星环科技的技术开始产生兴趣。

“之后两年内,我们先后合作了十几家银行,前期测试时间不断缩短,后来甚至缩短到一周,客户数量的增长也在加快。”刘汪根表示,截至目前,星环科技在金融领域已经具备明显的优势,合作机构约一百三、四十家,在“使用大数据的金融公司”中,占有约6成的市场份额。

某种程度上,星环科技正在接近孙元浩和创始团队数年前订下的目标:研发底层通用型产品,构建生态,最终在一个细分领域中,取得领先。

尽管创业以来,星环科技的定位一直是“一站式大数据平台”,不过随着AI技术日渐崛起,孙元浩有了新的想法。2017年,星环科技成立了独立的AI部门,并将公司主业更新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并行。

在刘汪根看来,大数据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是通用的,“是一个大中台”,因此,星环科技进入人工智能领域是水到渠成,孵化AI产品,只要在星环原有的技术基础上,开发建模、优化算法即可。

 “其实在两年前,TDH平台里已经有一个人工智能的产品组件Discover,我们当时叫数据科学,后来随着市场对AI认知越来越高,现在统一改名为AI。”刘汪根说。

与在大数据领域的方向相同,在AI领域,星环科技同样选择做“不区分行业的通用型平台”,举例来看,假设知识图谱、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,各自需要20个算法,这些算法之间有所重合、也有所区分,星环科技希望做的工作是建立一个包含以上所有算法的基础库,每个特定领域的使用者,均可在其中提取所需算法。

刘汪根认为,与行业中大量以算法起家的AI公司相比,星环科技的优势在于稳定的底层技术。他以某一家游戏公司举例说,因为对方将自己的AI应用搭载在开源平台上,导致每100个算法中“5个跑不出来”,造成稳定性问题,而这正是星环的强项:拥有自己研发、可掌控的底层技术。

在AI产品的应用领域上,星环科技正在从重点布局的金融领域,进一步拓展至制造和零售行业。在星环科技与中石油山东分部的“智能加油站”的项目中,星环科技除了打通加油系统的数据通道,还为加油站提供车牌、汽车和人脸识别技术,从而制定基于用户识别之上的营销方案,给客户带来销售业绩提升。

不过,刘汪根承认,在AI领域中,星环科技尚未奠定自己的“领导者”地位,“AI的发展没有到大数据的成熟发展阶段,还属于百花齐放状态,标准未定、开源社区变化非常快,当然,我认为我们现在还是处在比较领先的地位。”

目前,作为一家“技术驱动型公司”,星环科技的主要工作战略,仍然是在技术上持续“深挖”,其团队计划将从目前的600人扩充至2000人。

在科幻小说《三体》中,“星环号飞船”的行驶速度能够超越光速。星环科技的名字就取自这本小说,不仅因为孙元浩、刘汪根等创始成员均为科幻书迷,也是因为“星环”代表了他们对公司的愿景:“天下武功唯快不破,做系统软件,一定要在性能上做到最优。”
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