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,阅读更多请登陆www.awtmt.com或华尔街见闻APP。

作者 | 张超 编辑 | 罗丽娟

连续6年亏损后,是6年的快速增长。这是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京颐科技”)的发展路径,转折点出现在2011年。

如同“过山车”式的惊险发展路径,与该公司创始人李志的个性不无关系。

在2014年的CHINC(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)上,一则关于京颐科技的视频中,李志大喊“我是李志,我为京颐代言”,让多数与会者印象深刻。

京颐科技前身为睿林科技,成立于2004年,是一家智慧医疗技术及服务提供商,业务范围涵盖移动医疗、医院HRP、医疗物联网、医疗支付、分级诊疗、护理教育等,李志为公司董事长。

2016年9月,京颐科技完成了最新一轮9700万元C+轮融资。截至目前,京颐科技累计融资额逾4亿元,股东包括软银中国、盛世景投、弘晖资本等。

虽然京颐科技尚未公开过公司估值,但在2018年5月,A股上市企业华鹏飞公告称,将以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京颐科技100%股权,预计交易金额在20亿-30亿元。但该金额只是初步协议框架的内容,具体金额并未公布,而最终收购也以失败告终。

不过,在近期热议的科创板名单中,多家机构将其列入,足见市场对京颐科技的重视。

“在市场环境越来越透明的当下,守是守不住的,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。”军人出身的李志极热衷挑战,即使在创业过程中,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,只要看到蓝海,他通常选择坚持。

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志

1998年,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,李志离开长沙来到北京。

到北京仅两个月,李志就发起了第一次“进攻”。彼时正值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期,李志瞄准了垂直网络这片蓝海,创办了中国互动出版网,销售经管、科技等专业书籍。在当时平均月工资不足800元/月的北京,李志凭赚来的“第一桶金”全款在回龙观购买了一套市值43万的商品房。

但在2002年,李志再次动身,离开北京南下到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,并着手新一轮创业。这一次,李志切换到另一条同样不熟悉的垂直领域——医疗信息,于2004年6月成立了睿林科技。

用李志的话来说,“这在当时还是一个蓝海市场”,但如今市场上移动医疗方案已经涵盖从移动护理到护理文书,再到护理质量管理、护理绩效等多个医疗环节,服务越来越趋向于精细化。

从2004年-2014年的十年间,京颐科技一直在打磨面向B端用户的产品,主要为政府卫计委部门、超大型医院、二级普通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等提供信息化产品和服务。

但在京颐科技,“进攻就是防守”的原则并没有凑效。为了率先布局“蓝海”市场,京颐科技定下了每年都要推出新业务线的规矩,同时每年对新业务研发投入占收入的6%以上。如此快速地扩张,使得京颐科技在刚成立的几年里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。

“最困难的时候是2004年到2010年这段时期。2004年创业完全是靠自有基金,期间业务收入每年也就几百万元,到了2010年也还没有超过1000万。”李志曾在接受HIT专家网采访时表示:“那段时间,是所有创业者都必须经过的一段‘想跳楼’的时间。”

连续亏损六年,最困难的时候,李志甚至卖掉了自己在北京、上海的三套房子,用以支撑公司运转。直到2012年,京颐科技引入第一轮融资,2013年又相继得到软银中国和鼎辉创投的投资,公司才得以维系。

得到资金援助的京颐科技,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迷状态后开始转型,逐渐走上了盈利的道路。

据京颐科技官网显示,2015年,公司营业收入为1.83亿元,税后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。当期预计2016-2018年,京颐股份新增医疗信息服务类订单不低于6亿元、8亿元、10亿元,预计确认收入不低于3亿元、6亿元、10亿元,预计税后扣非净利润不低于7800万元、1.5亿元、2.5亿元。

2014年,京颐科技迎来了重大转折:成立趣医网,逐步推进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。

趣医网主要以“医院+”平台为核心,向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提供实时交易服务与数据,从而帮助医疗机构向互联网服务模式转型。

在此之前,京颐科技一直专注做医疗信息化产品,但趣医网的成立,使得京颐科技有了连接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服务商的桥梁,京颐科技也顺利转型成为了一家平台型企业。

其官网报道显示,截至2017年9月底,“医院+”平台在超过200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上线,其中三级医院占比达50%,同时接入超过150家第三方服务供应商。

在趣医网获取庞大信息数据的同时,李志开始思考,如何让这些数据产生更大价值?

2017年,李志成立飞医网,将云计算引入医用物资供应链管理中,让平台用户可以看到供应商所有历史交易信息、应收账款、产品库存等,达到了整合医疗产业相关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目的。

不光是在B端布局,京颐科技也推出了面向C端的平台——“小趣好护士”,提供基于O2O模式的医疗就医陪诊服务。

此外,京颐科技还搭建了一个医疗及文化传播生态圈——畅医网。 

京颐集团附属企业

李志试图通过京颐集团旗下京颐股份、趣医网、飞医网、小趣好护士和畅医网五家企业,围绕医疗产业的信息化构建起一个生态,里面既有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化产品,也有对外的信息沟通平台。

随着同类平台和产品使用场景的增加,技术壁垒在行业中不断被击破和创新,京颐科技所面临的挑战加剧。

李志意识到,他需要开始进入下一个蓝海。随后京颐科技将产品形态从软件延伸到了硬件。在李志看来,床旁智能交互系统、电子查房卡等深度改造医疗机构工作流程的硬件产品,将是未来最具想象力的产品。

京颐科技最早在2013年已经开始研发推床旁智能交互系统。该系统将过去医生在病房查房、开处方手写信息,患者需求等信息都聚合到移动的信息终端上,从2017年开始,该款产品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据福布斯中国报道,2016年此单品营收仅为几百万元,2017年就增长到了9800 万元,2018年销售额预计会达4至5亿元。

“这个产品对我们来讲意义非凡,第一,它不是一个人力密集型产业,而是软件加硬件,有技术壁垒,但复制成本低,同时向上发展天花板很高;第二在云端它还是一个平台,将来的商业模式想象空间很大。我们预计2018年会做到8万到10万块屏幕,未来肯定不是简单地卖产品和卖服务。 ” 李志向福布斯中国表示。

在拓宽了护城河后,李志也在2017年定下了“双十目标”:第一是2018年整个集团的收入要过10亿;第二个是2021年-2022年,整个集团净利润要过10亿。

只是,在“双十目标”实现以前,京颐科技率先尝试了资产重组,准备借壳上市。

2018年5月11日,物流运输企业华鹏飞发布公告称,将以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京颐科技100%股权,预计本次交易金额范围在20亿-30亿元左右。

这起收购让外界十分惊讶,不仅是两家企业主营业务相距甚远,彼时华鹏飞市值也才刚过30亿元。这也就意味着,华鹏飞要收购京颐科技,就得倾注全部财力。

一个多月后,A股上市企业国新健康发布的一则《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提示性公告》将三者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
根据国信健康的公告,该公司开始收购计划,收购事项涉及京颐股份、上海趣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、上海京颐飞医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、上海趣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四家公司股权。并且,京颐科技以及李志已经与国新健康签署了《重大资产重组框架协议》。

消息出来后,华鹏飞就遭到深交所的问询。虽然华鹏飞表示京颐科技及其主要股东李志已就《合作框架协议书》签署及履行情况出具确认书,表明京颐科技与公司签署的《合作框架协议书》仍有效,但在7月中旬,仍然中止了此次资产重组。

去年10月,国新健康再发公告,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各项工作正在正常进展中,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工作量较大,方案的商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。

但好景不长,2月1日晚,国新健康发布《关于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》,称之前拟收购的4家公司股权,经过反复分析、论证后,目前中介机构正在推进京颐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相关工作,其他3家因经营业绩有待提升,待条件和时机成熟时另行协商股权合作事宜。

至此,京颐科技想要将旗下公司整体打包借壳上市的希望基本落空。不过,随着科创板的推进,京颐科技的资本化道路也多了一项选择,还有机构将其列入候选名单中。

1月30日晚,证监会发布了《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》,设定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,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、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,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。

证监会还指出,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
在经历了两次借壳上市失败后,李志是会先完成“双十目标”,还是再战资本市场,只能把答案交给时间了。
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